文章
  • 文章
搜索
网站首页 >> 红色会宁 >>会师圣地 >>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详细内容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时间:2021-06-06     【原创】


古道名城五千年,会师圣地八十载。会宁是一方有历史厚度、文化深度、情怀温度的土地,山水间流淌着悠远的文化、黄土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耕读中涵养出坚韧的精神。牛门洞彩陶绘就了源流深远、文脉浩荡的人文会宁,三军大会师铸就了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红色会宁。

 1622941110401099.jpg

 1936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会宁也是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的爆发之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地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发祥之地;是中国革命由大江南北转向黄土高原的转折之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最后实现统一、团结、和谐共进的核心之地。这一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以及红军会师谱写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是历史赋予会宁这片热土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不朽的精神家园。红军会宁会师期间,留下了一大批极为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 

2006年,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会宁县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艰苦奋斗,团结进取,举全县之力,得八方捐助,依靠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贤达的鼎力相助,将会师旧址由1.6万平方米拓展到4.26万平方米,新建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对会师楼、会师门及两侧城墙,会师纪念塔,会师联欢会会址,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大学旧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红军演讲台旧址,将帅碑林,大墩梁战斗遗址,慢牛坡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和修复。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省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景区。 

在会师旧址内,有五个全国第一,蜚声陇原,名震遐迩。会师门被誉为中华第一门;会师塔是中国第一个以三塔环抱为构型的纪念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也是全国最大的全面展陈反映各路红军长征历史的纪念馆;将帅碑林长廊是国内最大的主展将帅题词的长廊;长征胜利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是全国县级馆藏文物最多的展览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已成为西北地区和长征路上最为经典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0eb30f2442a7d9332e7d730b86abe71571f001d3.jpeg 

会师楼——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重要标志  

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起,会宁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县址、州址几经变迁。现在的会师楼原为始建于明代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的县城“西津门”门楼,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建筑年代上讲,她的建成比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的北京天安门还要早47年。会师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她年代久远,还在于她令世人敬仰的革命价值。  

193610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 

这支神速的队伍,奉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命令,从宁夏同心城出发,马蹄裹布,昼伏夜出,长途奔袭,抢在国民党军队王均部和马鸿逵部前头,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全歼守敌,占领会宁城。  

伟大的会师楼,真切地见证了70多年前红军将士登上城楼,打开城门的情景,清楚地记得红军领导人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聂荣臻、陈赓、杨勇、杨得志等在“西津门”城楼上留下的战斗身影。  

现在保存下来的“西津门”城楼及两侧城墙,虽几经维修,不失原貌,仍为地道的明代建筑风格。城墙高10米,楼高7米,木楼飞楼重檐,龙脊兽瓦,飞檐翘角,歇山顶式二层结构,古朴典雅,风格别致,雄距城头,巍峨壮观。  

建国后,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1952年会宁县人民政府将“西津门”更名为红军“会师门”,命名城楼为“会师楼”。196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改“西津门”为“会师门”,城门楼为“会师楼”,并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将以会师楼为主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中宣部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列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因为这一值得自豪的伟大事件,会师门成为全国三军会师第一门。会师门上矗立的会师楼,也就成为中华第一楼。我英勇伟大、所向无敌的中国工农红军,正是从瑞金走来,走进会师门,走向延安,走到西柏坡,走进紫禁城,走上天安门,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如今,我们登上这古老而神圣的会师楼,远望蓝天白云,凭吊革命先烈,看着这猎猎飘扬的红旗,耳边仿佛响起了当年激战的枪炮声,夺取会宁城的战斗使会师楼、会师门成为长征精神和会师精神的象征,成为一种永恒的纪念。  

1622941040635850.jpeg

会师楼是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重要标志,是三军会宁会师的历史见证和物证。  

1622941324650535.jpg

会师纪念塔——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的象征  

198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50周年,缅怀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的数十万红军将士,激励后人永远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修建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塔。 

塔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万里长征的亲历者、三军会宁会师的见证者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18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最具权威的证明。这个题词没有署名。1986513日,邓小平同志为纪念塔题写完塔名之后没有署名落款,当工作人员提醒他时,邓小平沉思良久,意味深长地说:“我是代表当年参加长征的几十万红军将士题写的,他们大多都牺牲在长征路上了,有好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我就不落款了吧!” 

会师纪念塔由原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吕元光工程师设计。塔高33.33米,是无限循环的意思,象征着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以后的革命征程,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纪念塔共十一层,呈三塔环抱雄姿,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三塔环抱为构型的会师纪念塔。立意为三军会宁会师像三个历史巨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骨肉相连,团结一致,顶天立地,所向无敌。 

三塔塔体各为九层,意蕴天长地久,深含三军将士为人民打下的江山,创下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三塔在第十层合为一塔,既反映着中央红军19341010日从江西瑞金开始长征,193510月到达陕北结束伟大的长征,又映照着红军三大主力19361010日在会宁胜利会师,也应对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九归一”的必合意境。“十”的数字,有巧合,有天意,有象征,也暗含着中国革命与“十”的数字之间的难解之谜和千丝万缕的关系。纪念塔十一层收顶,代表中央红军长征中经过的11个省,也象征着三军会宁会师后,在北上抗日,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中,无往而不胜,更上一层楼,取得不断的更加辉煌的胜利。塔内台阶共126台,最下的一台代表地,最上的一台代表天,象征红军创造的革命伟业顶天立地,地久天长,其余124个台阶,暗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之意。 

 

4afbfbedab64034fc943160c82234f370b551d10.jpeg

红军会宁会师联欢会会址——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的见证  

会宁历史悠久,教育发达,文风昌盛,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其文化积淀的尔雅大观主要体现在古老的庙宇建筑上。所谓“半城民房半城庙,风铃叮当送梵声”是会宁古城的真实写照。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庙大成殿,是甘肃省仅有的几家文庙中维护最好,气势最为雄伟的建筑,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属重檐翘角,歇山顶式建筑,四周有栏杆,前蹲石狮一对。2006年,经会宁籍民营企业家康冰等有识之士捐助,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古老的文庙大成殿因为供奉孔老夫子神像而显得儒雅庄重,也因为有了一个革命和红色的名字红军会宁会师联欢会会址,显得更加高大挺拔。 

会宁人历来重视教育,崇文修德、仅明清两代就考中进士20人,名列当时甘肃省第三,文武举人131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0万多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000余人,硕士学位的有5000余人,会宁学子踩着红军的足迹,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走向了全国各地及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誉。每年的高考前夕,会宁学子都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大成殿,焚一柱香,许一个愿,点燃远大的理想之火。有人说,会宁学子是“吃着小杂粮,敬奉孔夫子,唱着会师歌,走进大学门”的。家长苦供、领导苦抓、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是会宁教育的真实写照。 

会宁人对教育的重视可谓绝无仅有。老百姓宁肯房不盖、车不骑,宁肯吃得差一点,过得苦一点,穿得旧一点,也要攒下钱来供孩子上学。在他们的心中,种地,不全是为了打粮糊口;养猪、养羊、养鸡,不全是为了吃肉、吃蛋;挣钱,也不全是为了家用开销,最最紧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就是供孩子上学。这就是会宁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坚定理想。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时,文庙大成殿仍然是县城内最为宏大典雅的建筑。19361010日傍晚,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师联欢会。大成殿里用门板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并排摆放着文庙大成殿的供桌,主席台上方挂着写有“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字样的红布横幅,会场周围贴了许多标语。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陈赓等红军领导干部,红一、四方面军团以上领导和各部队代表近200人在殿内席地而坐,殿外有数千名战士和群众参加了大会。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代表党中央、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中革军委宣读了《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讲了话;徐向前、陈赓等红军领导人也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整个会场充满了团结胜利、喜庆、祥和的气氛。会议还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 

文庙大成殿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举行联欢会的旧址,也是当年红军集中活动的中心,有许多红军将领在殿内住宿过,为文庙大成殿的红色情结,留下了更为精彩的一页。 

500多年前的供桌,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保存完好的大供桌,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因为193610月被作为朱总司令等红军领导人的讲台。20008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